山丹县博物馆开展“国风雅韵· 遇见青花——穿越千年的东方美”主题社教活动
为了让青少年能够深度领略青花瓷所蕴含的厚重历史底蕴与精湛传统工艺,深切感受古代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7月23日,山丹县博物馆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国风雅韵 遇见青花——穿越千年的东方美”社教活动。此次活动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让历史的韵味在青少年心中绵延千年。
文物揭秘
瓷质,直口,唇沿,短颈,丰肩。胎体洁白,胎土淘洗精细,质密坚硬,修胎讲究。釉面光润,白中微微泛青,施釉均匀,器面滋润光洁。通体施白釉青花,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山子纹、云纹,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近底处为蕉叶纹。将军罐器型高大,通体浑圆,它见证了清代青花瓷器的发展历程和工艺水平,对于研究清代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互动参观
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开启了一场纹饰之美与文化密码的探索之旅。他们仔细观察着瓷器上形态各异的纹样:如水波纹的灵动婉转,仿佛能听见古时江河的潺潺水声;缠枝牡丹纹的连绵不绝,展现着生命力的蓬勃与富贵吉祥的寓意;山水人物纹则以青白相间的留白意境,勾勒出东方山水画的诗意与人文情怀。
通过PPT讲解,孩子们全面了解了青花瓷唐代滥觞至明清鼎盛时期的发展历程。社教老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梳理了各时期的技术突破、审美演变及社会影响,孩子们不仅感受了千年工艺传承,还深入认识到青花瓷纹饰中的文化密码、制瓷技艺的智慧结晶,以及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这场授课将传统工艺的厚重历史与文化价值生动呈现,为孩子们搭建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认知桥梁。
结合馆藏珍贵文物,孩子们学习了青花瓷的纹饰特点,如水波纹、缠枝牡丹纹、山水人物纹等,领略“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东方美学。
在社教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画笔,运用线描技法,蘸取钴蓝颜料,在素白纸盘上绘制属于自己的青花图案。从最初的构思构图到笔尖轻触盘中的细腻勾勒,从线条的虚实变化到纹饰的疏密布局,每一步都充满创意与乐趣!
孩子们自豪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每一件青花瓷盘都承载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合影留念
活动尾声,青少年们满怀喜悦地举起自己的作品合影,用镜头定格这段充满收获的文化探索之旅。
本次活动,山丹县博物馆以近距离聆听、感受、制作的方式,带青少年一起穿越千年,感受优秀历史文化。这些实践成果不仅反映了青少年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认知,更标志着传统工艺技艺在当代教育体系中的创造性转化。通过这种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青花瓷工艺所承载的工匠精神与文化基因,正在新一代文化传承者中实现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