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山丹马场1.2万亩高原夏菜丰收正酣
临近中国农民丰收节,地处祁连山北麓的山丹马场四场迎来高原夏菜集中采收期。这里独特的高海拔气候,造就了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的天然优势,为高原夏菜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眼下,1.2万亩优质蔬菜基地里,连片的娃娃菜从山脚铺向天际,西蓝花、菠菜等作物长势喜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农户富”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田间地头满是忙碌身影,采收工人穿梭在菜垄间,弯腰收割、快速分拣、打包装筐,动作娴熟利落,欢声笑语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们四场以节水滴灌高效种植娃娃菜为主,搭配种植了西蓝花、松花、芹菜、菠菜等品种。”山丹马场四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红理解释道,“其中娃娃菜种1万亩,其他品类共2000亩,总规模1.2万亩。从8月中旬陆续采收至今,进度已达60%,累计收获近7000亩,剩余5000亩正加紧采收。”
能在高海拔地区实现万亩蔬菜规模化丰收,离不开高效农业技术的支撑。早在2012年,山丹马场四场便启动了滴灌系统与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建设,截至2019年,已建成6座总容积51万立方米的滴灌蓄水池,可覆盖2万亩种植用地,为高原夏菜生长提供稳定的水肥保障。
“对比传统种植,高效节水技术比大水漫灌省40%用水量。”张红理补充,“水肥一体化能按蔬菜生长阶段定时送水、精准施肥,还能按需防治病虫害,实现‘缺啥补啥’的科学种植,既减浪费又提品质。下一步,我们还将推进设施智慧化改造,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实现种植实时监测、精准管控,让‘科技兴农’底色更鲜明。”
作为山丹马场首个规模化种植的高原夏菜品种,娃娃菜不仅见证当地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生态种植的转型,更以抗寒性强、干物质积累快(营养价值高)的特性,成为产业“支柱品种”。如今,标准化种植与精细化管理不仅让高原夏菜赢得市场认可,更带动周边冷链物流、包装加工等配套产业发展,让种植户“钱袋子”越来越鼓。
“我们的蔬菜瓷实耐储存、甜度高,市场评价一直很好。”提及产品,张红理满脸自豪,“目前基本通过订单销售,主要销往北上广、华东、华南等地区,优质口碑帮我们打开了稳定的市场渠道。”
从主导品种娃娃菜,到特色水果清芹,再到有机菠菜、西蓝花,山丹马场四场的高原夏菜产业,正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向转化。在丰收节的喜悦中,这片高海拔土地上的绿色产业,正以蓬勃的生机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