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 部门动态

丝路古韵遇见3D打印 山丹文创惊艳敦煌文博会

发表日期:2025-09-24 10:46 作者:董力玮
来源:甘肃山丹

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山丹天一智创3D打印丝路文创产品惊艳亮相。产品以丝路元素为灵感,以3D打印为核心,将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在众多展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嘉宾和观众驻足关注的焦点。

展区内,一排排由3D打印技术呈现的敦煌IP手办格外吸睛。那些原本静藏于莫高窟壁画中的人物,经数字化重建与高精度打印,化身为可触可感的立体作品。细腻神态与逼真质感让千年壁画“走下石壁”,为古老艺术注入新生机。许多嘉宾忍不住拿起端详,感叹这种“二维到三维”的跨越为敦煌文化的传承拓展了新载体。

天一智创并非单纯的产品展示,而是一次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项目团队聚焦“科技赋能·智创丝路”的定位,以3D打印为引擎,探索从文化IP提取到创意设计、从建模到制造的全链条模式。既有取材祁连山风光的建筑模型,也有基于长城遗址数字化还原的纪念摆件,更有融合非遗纹样的生活美学用品,每件作品都让人真切感受到“文化为魂、创意为基、科技为翼”的落地实践。

不少观众表示,这些产品已超越普通纪念品,而成为能讲故事、承载记忆的文化作品。尤其是丝路元素定制化设计,通过3D打印实现了高度还原与个性化结合,不仅让文化走进生活,也为丝路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说:“这样的丝路手办,我愿意带回去收藏。”

山丹3D打印项目迅速引发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社、央视新闻、甘肃广电总台等主流媒体走进展区,用镜头记录火热场景;新媒体平台推出短视频、图文报道,相关话题登上多地热搜。观众在社交平台晒出合影,点赞转发不断,形成“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传播效应,让山丹的科技文创力量强势“出圈”。

这背后是山丹县对文旅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精准把握。依托张掖国际物流园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项目不仅深耕本土资源,还联动文旅部门和高校,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在敦煌设立的营销中心探索众筹设计、数字展示、个性定制等新模式,形成“政企合作+基地建设+产业协同+营销布局”的创新路径,成为文博会鲜活案例。

项目发展蓝图同样引人瞩目。已建成2600平方米无尘恒温车间,配备多种3D打印设备,预计年原创作品可达百套;中期将拓展至教育、医疗等领域;长期规划建设“丝绸之路数字文化资产库”,打造覆盖千余件文物模型的数字体系,契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甘肃文旅融合提供示范。

从敦煌壁画到祁连山脉,从长城烽火到丝路驼铃,天一智创正用3D打印“唤醒”文化符号,赋予其新的生命。在文博会光影交错中,山丹正以文化为媒、科技为翼,把丝路故事讲给世界,而3D打印丝路文创产品的亮相,正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